今年旗艦機漲價也就算了 竟然還偷偷縮起了水
隨著各家手機廠商的今年機漲價也新旗艦陸續(xù)登場,年底這波新機潮總算快要告一段落了,旗艦不知道差友們怎么評價這批新機?算竟縮起水
說實在的,在這批新機沒出來之前,然還我對它們的偷偷期待值可謂拉滿。
原因主要還是今年機漲價也因為今年高通和聯(lián)發(fā)科推出的旗艦芯片 —— 驍龍 8 至尊版和天璣 9400,它們在性能和能效方面的旗艦表現(xiàn)簡直不要太頂,提升幅度堪稱最近這幾年最大的算竟縮起水一次,完全可以看做是然還跨代升級。
事實證明,偷偷這批旗艦實際性能表現(xiàn)確實沒有辜負大家的今年機漲價也期待。
拿這幾臺新機玩原神、旗艦星鐵以及絕區(qū)零,算竟縮起水高畫質(zhì)模式下畫面全程都能穩(wěn)定在 60fps,然還而且功耗更低的偷偷同時,機身發(fā)熱情況也沒之前那么嚴重。
這就意味著搭載這兩款芯片的新機,隨隨便便就能 “ 釘 ” 上個好幾年,至少在性能這塊,我們完全不用擔(dān)心它們很快就會過時。
然而有個現(xiàn)象很多人可能都沒注意到。
那就是在今年發(fā)布的這批新旗艦當(dāng)中,有很多機型賣得比之前貴也就算了,關(guān)鍵是,它們在一些核心配置上反而還出現(xiàn)了倒退的情況。
這就導(dǎo)致它們在某些方面的體驗,甚至還不如自家上一代機型。
就拿很多廠商都在著重發(fā)力的影像來說吧,這批新機在影像上的變化大致可以分成三類 ——
一類是沒有明顯提升;一類是有小幅提升,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縮水;還有一類則是出現(xiàn)了倒退的情況。
你看小米 15 就屬于第一類,這臺手機相對小米 14 來說也就升級了個長焦鏡頭的傳感器,這顆新傳感器只是在原先基礎(chǔ)上優(yōu)化了對焦跟變焦能力。
但是考慮到它的傳感器尺寸和原生焦距都沒發(fā)生變化,所以這點提升在我看來基本可以忽略,反饋到實際體驗上也是如此。
小米 15 除了抓拍更快、出片率更高、長焦調(diào)用 AI 更積極,我還真沒感覺到這兩臺手機在正式拍照場合上有多大區(qū)別。
甚至小米 14 在個別場景拍出來的照片,它的 “ 徠卡味 ” 反而還更濃郁一些。
>/滑動查看??對比樣張
不過到了這一代,小米終于舍得把小米 14 Ultra 上的人像模式下放給了標(biāo)準版。
現(xiàn)在小米 15 在人像模式下直接就能切換 23mm、35mm、60mm、75mm 這些焦段,至于虛化風(fēng)格則是可以單獨選擇:
要知道上一代小米 14,人像焦段跟鏡頭包深度綁定,每個焦段都對應(yīng)一種特定的虛化風(fēng)格,根本沒得選:
這么看來的話,這次小米 15 四舍五入在拍照體驗上也算得上是有進步了。然而這種程度的進步主要還是軟件 OTA 上的功勞,只要小米愿意,完全可以通過 OTA 讓小米 14 也支持上同款人像模式~
而第二類在影像上 “ 有退有進 ” 的代表機型相對來說比較多,其中就包括小米 15 Pro、Find X8、vivo X200、X200 Pro 以及一加 13 等等這些機型。這次小米 15 Pro 雖然終于用上了潛望長焦,但用下來我發(fā)現(xiàn)它還沒小米 14 Pro 上的那顆直立長焦好用。
一方面,這顆潛望長焦的焦段是 5X,拍照的時候從 1X、2X 直接跳變到 5X,很多人還真不一定能習(xí)慣。再加上它的最近對焦距離是 30cm,拿它拍特寫的時候,我已經(jīng)不止一次遇到過因為距離太近,相機自動調(diào)用主攝裁切。
解決辦法當(dāng)然也有,那就是每次都把手機挪遠或者關(guān)閉自動切換微距,不過這顯然不如 3.2X 長焦來得順手。
說起來去年 iPhone 15 Pro 跟 15 Pro Max 就因為搭載的長焦鏡頭不一樣,在網(wǎng)上引發(fā)了不少爭議,今年小米也算是認真在致敬蘋果了 。。。
另外一方面,潛望長焦最大的優(yōu)勢就在于望遠能力更強,在低倍率變焦下,小米 14 Pro 得益于原生焦段優(yōu)勢,邊緣清晰度表現(xiàn)甚至還略勝小米 15 Pro 一籌:
只有把變焦切換到 10X 甚至 20X 以上,你才能明顯感覺到這顆潛望長焦的望遠優(yōu)勢:
另外,由于潛望長焦本質(zhì)上是通過棱鏡折射光線來實現(xiàn)的長焦效果,在折射過程中會損失一部分進光量。
所以它在晚上出片率并不算高,很多場景實用性還真不如上一代直立長焦,這波升級只能說是有得有失。
同樣是 Pro,vivo X200 Pro 這邊的情況則是主攝降級,但是長焦迎來了升級。
要知道之前 vivo X100 Pro 還有 X100S Pro 用的都是 1 英寸大底傳感器:
而到了這一代,它的主攝卻換成了一顆尺寸更小的傳感器,雖然這顆傳感器在制造工藝和技術(shù)上都更先進,而且鏡頭光圈也變得大了。
但畢竟它的底子擺在那里,藍廠在宣傳的時候說它的拍照 “ 比肩 ” 1 英寸,已經(jīng)很能說明問題。
在暗光場景還有高像素模式下,這顆傳感器的光線捕捉能力上相比起 1 英寸還是稍遜一籌,解析力差點意思,底大一級壓死人還真不是說說而已:
不過它這次竟然用上了 X100 Ultra 同款 2 億像素長焦,這點確實讓人意外,這顆長焦放在一眾 Pro 機型里,幾乎就是降維打擊。
而像 vivo X200、OPPO Find X8 還有一加 13 這些機型,這次也都換上了新傳感器,然而這顆新傳感器的理論望遠能力比不上之前的傳感器。
這是因為它相鄰四個像素共用一個微透鏡,作為長焦像素折損較大。如果你拿這些新機跟上一代機型做對比,會發(fā)現(xiàn)它們拍出來的照片,AI 介入痕跡普遍比較明顯,尤其是涉及到文字的照片,這種情況更為突出。
硬件有退步就想著用 AI 來彌補了屬于是~不過新傳感器由于工藝制程更先進,動態(tài)范圍高,讀取速度也快,長焦抓拍能力確實有進步,對焦很少遇到畫面 “ 拉風(fēng)箱 ” 的情況。
也難怪最近這批新機一股腦全都開始宣傳起了抓拍。。。值得一提的是,這次 Find X8 的超廣角雖然跟小米 14 一樣得到了小幅升級,但是使用頻率更高的主攝反而還降級了,傳感器變小的同時光圈也變小了。
而師出同門的一加 13 就沒降級,好家伙,敢情 OPPO 正統(tǒng)在一加~實測大部分情況下,F(xiàn)ind X7、X8 還有一加 13 拍出來的照片大差不大,夜間個別場景 Find X8 畫面整體偏暗,照片放大之后涂抹感較多。
但相較之下 Find X8 的攝像頭模組確實要更薄,也算是一種取舍。
要說這次在影像上全面倒退的機型就數(shù) iQOO 13 了。去年 iQOO 給 iQOO 12 和 12 Pro 都用上了潛望長焦。
然而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兩臺手機太過全面,以至于影響到了自家老大哥 X100 系列的銷量,今年它主動 “ 自廢武功 ”,在新機上取消了這一配置。
包括它的主攝,也從原先的旗艦級傳感器,降級到了跟中端機一個配置,幾乎就是被重新打回到了原先性能機的定位,使得這臺手機一下子泯然眾機矣。左:iQOO 12 ,右:iQOO 13
好在它這次沒漲價,起售價還是 3999,是這批安卓新旗艦里為數(shù)不多沒有漲價的機型。
說真的,在我看來新旗艦在影像能力上應(yīng)該是一代更比一代強。但誰曾想它們在影像這塊要么與上一代基本保持持平;要么在增加某些配置的同時,在其他地方又削減了一些配置;個別甚至還出現(xiàn)了退步。
這就給人一種 “ 如鯁在喉 ” 的感覺好吧,我在期待新機能帶給我更強的影像,結(jié)果等來的卻是這么個結(jié)果。
就算有廠商在硬件縮水的前提下,通過算法優(yōu)化讓新機的影像能力變得更強,但要是把這套算法用在更高規(guī)格的硬件上,豈不是會變得更強?
除了前面提到的影像,今年這批安卓新機在頻段、快充還有馬達等方面也存在類似狀況。就比如之前機型原本支持 N79 這個 5G 頻段,結(jié)果這一代卻給取消了,有廠商給出的理由說是感知不大,徒增成本。
盡管現(xiàn)階段 N79 這個頻段的覆蓋范圍確實算不上廣泛,使用場景相對有限。但是廠商這種單方面替用戶做決定的行為,多少有點讓人難以接受,套用機圈經(jīng)典話語來說就是:我可以不用,但你不能沒有。
這么說吧,目前為止我還沒看到有哪臺新機是全面升級的,無非就是看廠商如何在手機上 “ 閃轉(zhuǎn)騰挪 ”,施展各自的刀法罷了。
出現(xiàn)這種現(xiàn)象的原因,主要還是因為今年包括手機芯片、內(nèi)存和閃存在內(nèi),很多元器件的價格都迎來了上漲,別的不說,光是一顆驍龍 8Gen4 芯片,采購價差不多就要 1700+,這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。
而且根據(jù)鈦媒體報道,從去年年中開始,不管是閃存晶圓還是各種各樣規(guī)格的存儲芯片,它們的價格也一直在一路上漲,平均算下來,差不多都漲了 30% 左右:
在這批新機還沒發(fā)布那會兒,就有不少手機廠商負責(zé)人在微博上明里暗里的表示 “ 供應(yīng)鏈壓力很大 ”,新機別說加量不加價了,就連維持上一代的價格都很難。
這么一來擺在這些廠商面前的,就只剩下兩個選擇 ——要么仍舊堅持堆料路線,但手機價格勢必會水漲船高,進而失去一部分價格敏感型用戶;
要么在用料和配置上進行取舍,盡量保持手機價格不變或者小幅上漲,但這樣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(xiàn)某些體驗上的妥協(xié)。
很顯然,很多廠商都選擇了后者。
但如果你問我這批新機值得不值得買,要是你正在用幾年前的舊手機,我的回答是值得。畢竟新機每年都在進步,性能提升是一方面,今年這批新機,它們在電池、屏幕還有 AI 方面還是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。
最近各位可能應(yīng)該都感受到了,去年手機有 5000mAh 的電池就能算是大電池了。但今年新機電池容量要是沒超過 5500mAh,都不好意思上桌吃飯,手機續(xù)航實打?qū)嵦嵘?,充電即便變慢也不是不能接受?/p>
而且這些新機在屏幕方面也有明顯變化。
邊緣偏色、容易誤觸的曲面屏終于被扔進歷史的垃圾桶,經(jīng)典直屏重新回歸,直屏黨狂喜,而且兼具美觀與實用性的等深微曲屏也開始普及。該說不說用上等深微曲屏后,手機正面顏值迎來了肉眼可見的提升。
至于 AI,現(xiàn)在基本上所有主流手機廠商都推出了自家 AI 大模型,同時它們還在系統(tǒng)里集成了一系列基于 AI 的實用功能。
盡管目前就把手機稱為 “ AI 手機 ” 還為時尚早,畢竟很多功能目前還是處于畫餅階段。
但是借助新芯片提供的強大 AI 算力以及持續(xù)迭代的多模態(tài)大模型,今年我看到不少廠商都開始了從提供簡單的 AI 工具到實現(xiàn)系統(tǒng)級 AI 的過渡,現(xiàn)在 AI 甚至已經(jīng)可以幫我們點外賣。
這讓我感覺距離真正的 “ AI 手機 ” 時代又更近了一步,未來可期。
說到底,選手機還是看廠商的刀法,能不能夠提供與價格匹配的體驗,同時也得看我們能不能接受這臺手機存在的短板。
正如這世上沒有一臺完美的手機,但我們總能在多方衡量之后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。
如果沒有,那可能是這臺手機的價格現(xiàn)在還不夠香,再等上幾個月入手也不遲~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10dajiaju.com/news/899b85098250.html
版權(quán)聲明
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,不代表本站立場。
本文系作者授權(quán)發(fā)表,未經(jīng)許可,不得轉(zhuǎn)載。